Translate

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

木吉他也能用IR? ft. NUX Optima Air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Impulse Response在最近這幾年,真的是當代樂手不得不去認識的名詞了。
我們在先前也寫過幾篇介紹IR的文章,如IR Impulse Response 與 NUX Solid Studio 以及 關於IR的那些事兒(Impulse Response application tips) 。
而前些時候,也亂入了葉宇峻彈吉他,跟大家分享了更多關於IR的內容。
 

不過今天,就讓我們來聊聊一個比較少人關注,但也逐漸形成趨勢的『木吉他IR』。

Acoustic IR

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網站,3 Sigma Audio,他們是專業做IR檔的公司,而且很有趣的是,他們除了Guitar Cabinet IR外,還有Reverb IR以及我們今天要談論的Acoustic IR。


現今木吉他Line Out已經是表演或者錄音時的主流方式之一了,但以往透過Piezo拾音器出來的音色,吉他手都會覺得乾扁不夠自然,也沒有木吉他獨特的空間感。 所以如何讓Line Out信號聽起來像是『麥克風收木吉他』就變成是大家所追求的了。 從上面的影片大家可以聽得出,經過IR卷積後,音色確實就有如麥克風收音般的自然了。 而且利用IR的好處是,你切換不同的IR檔可以得到『不同木吉他&不同麥克風收音』的選擇。
而且在影片後半段,我們可以看到利用IR,也可以『讓電吉他聽起來很像木吉他』,後面我們會提到這個部分是如何來實現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們先來聊到一個簡單的概念,就是IR『卷積』在微積分裡面的運算,我們可以視為是微積分的『乘法』;而逆行的『反卷積』則可以視為『除法』。 如此一來就相當直觀。


最理想的信號鍊:
木吉他 -> 麥克風收音 -> 麥克風前級放大 -> 擴音

Line Out信號鍊:
木吉他 -> 拾音器 -> 前級放大 -> 擴音

從上面的信號流程,得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將『拾音器』轉換成『麥克風收音』。
此來IR卷積就派上用場了: PU(f) * IR(f) = Mic(f)
所以重點就在於,如何得到IR檔?以及如何應用?

另外從上圖,也直觀地得知『拾音器的source』很重要,不同拾音器需要搭配對應的IR檔,否則出來的聲音也不對。


搭配Acoustic IR的Preamp

L.R. Baggs Soundscape

2020年的Winter NAMM,經典木吉他拾音器廠牌LR Baggs推出了SOUNDSCAPE,主打的就是將自己吉他聲音Profile的『木吉他前級+IR』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SOUDSCAPE主打的概念是:CAPTURE » ENHANCE » CONNECT




『Capture』:也就是先做IR Capture(Profile)進行反卷積,利用手機內建的麥克風來對你的木吉他採樣。






『Enhnace』:因為效果器上的旋鈕數有限,所以EQ細節調整就得利用APP來調節了。




『Connect』:採樣後,將這個檔案利用手機APP傳到效果器上生成對應的IR檔。(從目前官網介紹推估傳輸方式為藍牙MIDI)



其實看到這邊,小編自己覺得有幾個點是概念大於實質意義的。
1.手機麥克風的音質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麥克風,所以用它來做Profile,我個人覺得是個偽命題。
2.Capture的過程有點過於複雜了,因為麥克風Source不是太理想的狀況下,反卷積的步驟卻相對很嚴謹? 這個邏輯我不太理解。
3.由於現在Acoustic IR已經是一種潮流了,開放編輯軟體,可以讓用戶從電腦導入第三方Acoustic IR,作為IR Loader對消費者而言才是真正的便利。

當然,或許LR Baggs更在意的是VOICE PRINT這個概念。



NUX Optima Air




NUX在4月份透過PremierGuitar以及GuitarWorld發表了Optima Air這款帶有Acoustic IR的Preamp。
從產品的佈局上來看,可以拆分成3個區塊:" SELECT , IR LEVEL " / " GAIN , BASS , MIDDLE , TREBLE " / "REVERB "。
也就是『IR』、『Preamp』、『Reverb』
從面板操控來看,提供能很直觀也很完整的調節概念,可以看出針對現場使用的強烈企圖!
而兩個踩釘同時按壓可以切換 MANUAL / PRESET 模式,也就是說他可以儲存預設來使用,這賣點對於曲目設計有相當大的幫助。

在MANUAL模式下,右邊的踩釘獨立控制『前級』的On/Off;左邊的踩釘獨立控制『IR』的On/Off。 而REVERB則是利用旋鈕來開啟跟調節,非常的直觀。
IR的選擇可以透過SELECT旋鈕來切換,而效果器本身所帶的OLED屏幕可以很直觀的將當前對應的IR檔案名稱顯示出來,真的是很貼心的設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從這個表可以查看效果器內建IR對應的名稱代表著什麼樣的吉他以及所對應的拾音器類型。


而前級的部分也相當有趣,NUX宣稱是採用Rupert Neve經典Console話放電路1073『物理建模』白盒算法











物理建模這種白盒算法的好處是,可以模擬出類比電路獨特的『混沌現象』以及『負反饋』,因為真實的電子系統,其實每一級跟每一級之間是相互影響的。 甚至是你調整EQ的電位器時,轉動低頻,其實也在連帶影響中頻的頻率。 而人耳很多時候對於這些經典類比電路覺得好聽也是這些『混沌現象』,至於『負反饋』所產生的壓縮現象,會提升低頻的量感,讓彈奏者覺得手感反饋比較聽話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Optima Air接口設計相當完整,除了INPUT 、 OUTPUT外,還有SEND、RETURN,3.5mm的AUX IN及PHONE OUT以及前級效果器最重要的DI OUT。 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Optima Air還支持IR Loader功能,到網站下載編輯軟體,你就可以通過USB接上電腦來load第三方IR檔了。(支持48kHz WAV格式) 而透過編輯軟體,你可以針對IR來調節『音量』、『LOW CUT』、『HIGH CUT』,相信有load過第三方IR的朋友都知道這個賣點有多好用 。 只能說NUX實在太彿心了。

等愣!! 小編在編輯軟體的右上角看見『USB ROUTING』,原來OPTIMA AIR還提供了USB Audio Stream,也就是說你可以利用它當作錄音介面來錄音,而且USB Routing還提供了DRY OUTRE-AMP功能。 看到這裡,小編已經內牛滿面惹。 這麼彿心你想逼死誰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Fuxx!!! Optima Air還支持Profile(IR Capture)採樣,只要接上『話放』跟『麥克風』進入反卷積模式,就可以自己採IR了。 我的老天鵝啊..... 你這樣會沒朋友的。



以上是我們這一次的介紹,喜歡我們的文章,也歡迎訂閱我們的MAILCHIMP



來去逛逛
https://www.monkcustom.com/ecommerce/nux-optima-air.html


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

The depth view of Boost features NUX Boost Core Deluxe. 深度解析Boost ft. NUX Boost Core Deluxe













The depth view of Boost features NUX Boost Core Deluxe

還記得二十多年前,許多吉他手效果器盤裡都會放多幾個Overdrive,問了下,他們說會用來Boost主破音使用。 而在這十多年,大家對於Boost的定位越來越清晰,所以也有越來越多效果器品牌專門開發Boost類別的效果器。 至於市面上這麼多類型的Boost,哪個適合自己?
今天我們依據電路原理,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解析Boost,或許對於正在思考如何選擇Boost的你有所幫助!
在此之前,建議先閱讀一篇文章:


另外,如果有耐心看英文的朋友也推薦補充閱讀這篇Vlog:


好的,那麼就讓我們切入今天想要聊的主題。
依據電路原理,我們初步分為以下幾種Boost線路:
一、Non-inverting OP-Amp
二、Inverting OP-Amp
三、MOS-FET
四、JFET
五、SRPP / Mu-amp FET
六、BJT

Non-inverting OP-Amp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這類型最經典的代表就是MXR Micro Amp,極其簡單的線路,不帶有太多修飾選染的信號放大。


而從這個電路的頻率響應分析來看:













整體頻響非常平坦,基本上屬於無任何渲染的忠實放大。 至於覺得好聽與否,那麼看官們就請順從自己的耳朵來評判。


Inverting OP-Amp




這類型,最經典的代表就是RC Boost。 {不經EQ修飾的話,原始電路呈現為: 低頻略微衰減(這部分在吉他表現中由於低於80Hz或許聽不太出來),中頻略為抬升。}














MOS-FET






















MOS-FET類型的Boost經典代表就是Z VEX的SUPER HARD ON,而明顯的特徵就是在轉動放大倍數電位器時,會有很大噪聲。 (經典的Crakie Okay)



而通過頻率響應分析來看,整體頻響曲線也是相當平坦。














JFET

這類別的Boost又經常被稱之為Preamp Pedals,或許是因為麥克風前級通常都採用JFET來做放大設計吧。 而這個類別的經典機種就是EP Boost。




而JFET類的Boost遇上出力大的拾音器或者拾音器離弦太近時,聲音聽起來會破破的。 (相較下比較適合單線圈使用,帶有些微壓縮感,就像去逼近真空管音箱Headroom的感覺。)



SRPP / Mu-amp FET




從頻率響應來看,SRPP JFET設計的有明顯的Low Cut。















BJT

這類型最經典的就是早期的Rangemaster,也就是大家最常說的Top Boost類型。 這種Boost最容易榨出滿滿的Gain。



















一起來感受一下早期Brian May的經典音色吧~



從頻響來看,確實就是Top Boost,基本上中低頻就是狂砍了!














其實後來有一種比較特別的Boost做法,就是利用兩個FET單管放大級聯的Boost。 小編自己很喜歡這種類型的Boost,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,我們以後再找個機會來介紹這種Boost。



NUX Boost Core Deluxe

綜合上述,相信大家對於Boost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,但小編也相信許多看官已經頭昏眼花了。 所以接下來讓我們來點『簡單粗暴』但又帶點乾貨的軟文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NUX Boost Core Deluxe集合了RC Booster及AC Booster兩種電路形式,並且在這兩種Boost電路之前增加了一個類似Treble Boost的電路,通過三段撥檔開關切換到Spark檔位時可以在全頻率放大過載的情況下再增加音色亮度


Clean檔位(RC Boost)保留了非常透明的Boost信號,就如同原本的RC,非常適合推動真空管音箱的第一級電子管。 利用高低音EQ來修飾真空管音箱的音色。 註:最大放大20dB


Dirt 檔位(AC Boost)會增加較多的增益(利用了二極體非對稱截波產生類似真空管音箱過載音色),而此時由於RC濾波器去掉一些過度的高頻Harsh。 兩段Baxdall類型的高低頻EQ控制進一步塑造各種頻段增強的過載音色。 註:最大放大35dB


Spark檔位(Top Boost)時,利用高通濾波器來模擬出Top Boost的頻響,並經過AC電路,獲得Top Boost的經典音色,相當凸顯的吉他音色。








讓我們也來聽聽看在RC模式下,搭配失真效果器的效果吧!


來去逛逛➫ NUX Boost Core Deluxe

喜歡我們寫的文章也別忘記訂閱我們的mailchimp唷~




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

NUX B-5RC vs Sennheiser XSW-D 實測對比

NUX B-5RC vs Sennheiser XSW-D 實測對比


去年Sennheiser推出2.4GHz系統時,在廣州樂器展看了一下實物,但由於還沒上市,所以也沒機會進行實測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最近有朋友購入『踏板型』實機,所以就索性拿來進行完整的性能實測。
這邊不評論誰好誰壞,只是作單純的競品分析,讓感興趣的朋友自行做參考使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上方表格是結論,懶得看細節的朋友就直接看表吧。

1.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發射端外觀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總的來說 Sennheiser XSW-D的發射端比較大也比較厚,所以它內置的電池容量比較大,相對的待機工作時長也比NUX B-5發射端長。
實測上,Sennheiser XSW-D約在5個小時左右,NUX B-5RC約在4個小時左右。 不過NUX B-5RC有個移動電源包,可以隨時充電,這個設計其實還是挺實用的。


2.發射端操作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操作上,兩者都做得極其簡單,只要按住開機鍵即可。
不過這邊我得說一下兩者的個別缺點。
Sennheiser的『按鍵陷位』做的太深了,而且那個點很小,用手指指腹基本很難按壓下去。
NUX的外觀『沒有做噴油』,所以我手頭上這個用了一段時間已經有刮花的狀況了。


3.發射端結構設計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使用類似Les Paul型接口在側面的琴時,兩者都可以折彎貼合。
不過由於Sennheiser XSW-D做得比較厚實,所以如果你是屬於那種在台上擺動姿勢比較大的樂手,Sennheiser就容易旋轉,這個會比較困擾一點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使用Strat型時,NUX B-5RC的扁平結構設計就展現優勢了,即使使用搖桿也沒問題。
而Sennheiser XSW-D就因為厚實的結構卡住惹。


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性能部分:

4.頻率響應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由圖可以看出NUX B-5RC的頻響更加平坦,這裡影響到Sennheiser頻響高頻部分衰減比較厲害是因為『壓縮算法』。 Sennheiser是採用跟『高通』所購買的專利授權壓縮算法(Qualcomm aptX Live),可以將帶寬壓縮到1Mb。(帶寬越小,抗干擾性越好)
因此Sennheiser犧牲了音色,8kHz就開始衰減,以求抗干擾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從包裝盒可以看到Sennheiser採用高通壓縮算法。


5.動態範圍及失真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上圖可以看出NUX B-5RC動態範圍較寬,實測為112.86dB。 Sennheiser XSW-D為107.89dB



6.底噪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總的來說B-5RC的整體底噪比XSW-D好些(中低頻)。


7.系統延遲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Sennheiser XSW-D系統延遲為3.92ms,NUX B-5RC為4.8ms。 Sennheiser在系統延遲上表現比NUX優秀。 不過都有進入到6ms的專業級要求,都算是滿足專業樂手需求了。



8.價格:
目前在台灣NUX B-5RC售價為5500 NTD ,Sennheiser XSW-D踏板型售價為14900 NTD

我想價格差異除了品牌定位外,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於『高通』專利費用,因為NUX採用的是自己的壓縮算法,所以沒有這部分的成本。
至於哪個好,哪個壞,我想就交由看官們自己評判吧。 擇其所愛,愛其所擇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最後補充一個個人覺得設計上有點詭異的地方,通常我們會將無線接收器放在效果器信號鍊的第一個位置,可是XSW-D提供了Balance Out顯得有點奇怪。


喜歡我們寫的文章,也不要吝嗇訂閱我們的MAILCHIMP唷。
訂閱Monk Custom的YouTube頻道▶ https://monkcustom.pse.is/YT_namecard Monk Custom Mailchimp▶ https://monkcustom.pse.is/MK_Subscribe Monk Custom FB▶ http://bit.ly/2W61GsZ Monk Custom IG▶ http://bit.ly/2Wd0YtH Monk Custom 蝦皮▶ http://bit.ly/2W5Hs2s Monk Custom 網站▶ http://monkcustom.com/


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

What'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uitar Speaker and Normal Speaker? 吉他喇叭與平時聽歌的喇叭有什麼不同?

吉他喇叭與平時聽歌的喇叭有什麼不同?

吉他喇叭-Guitar Speaker,顧名思義是專門生產給吉他用的喇叭。全頻喇叭(FRFR),或者叫HiFi喇叭,PA Speaker,即我們平時聽歌用的喇叭。為什麼我們不用HiFi喇叭彈吉他?我們也不會用吉他喇叭去聽歌呢?

這邊我們挑選了吉他手耳熟能響的Celestion V30以及同品牌的全頻喇叭FTX1225來做個比較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們先看到左邊V30的頻響圖,往低頻方向走,120Hz就開始衰減。往高頻方向走,4KHz附近開始衰減。
為了比較,我們暫且定義標准在SPL低於90dB以下的忽略。在90dB以上的頻響為100Hz - 6KHz
是不是很驚人?電吉他樂器的頻響這麼窄的嗎?

再來對比一下右邊同樣是十二吋的Celestion FTX1225 (12吋全頻喇叭)。
低音看黑線,高音看紅線。
一樣的方式看頻響圖,100Hz以下開始衰減,在6KHz9.5KHz有兩處凹陷,剩下到20KHz基本沒什麼衰減。
SPL低於90dB以下忽略,90dB以上的範圍在45Hz - 20KHz
(註記:Celestion其實是做HiFi喇叭出身的,在PA領域也相當有名。)

看到差別有多遠了嗎?實際上吉他喇叭的頻響基本就在HiFi喇叭頻響的中低音區域。
(謎之聲:所以不要再有一堆吉他手說我的低音和高音要到多少了,還是乖乖讓去來給其他樂器吧。)
(註記:在Logic裡面可以看到預設的吉他EQ通常也是把這以外的頻率直接砍掉,讓吉他的音色更明確。)

如果我們用HiFi喇叭彈吉他,會出現什麼情況呢?

舉個例子,很多人都可能試過的情況,直接把電吉他和單顆效果器接到Mixer上面去。彈個Clean Sound可能沒什麼,把Distortion打開,一起把大家炸死。對,就是這種感覺。爽嗎?
來個範例讓你們回顧一下年輕的回憶。



如果我們用吉他喇叭聽歌,會出現什麼情況?

放首鄧麗君聽聽,你會聽到好好的女聲被削得只剩下中頻,鼓的銅鈸聲、Ride聲都被削得快聽不見了。很多大哥一直用著吉他音箱插著AUX IN聽歌(一些新數字IR吉他音箱除外,他們用的是全頻喇叭),練練琴還好,真的拿來聽歌,你們沒聽到不對勁嘛?

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?這一切其實都是歷史演變過來的。

在1920-1930年代的時候,那時候的吉他聲音是真的通過PA系統發聲的,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失真效果,不會把大家的耳朵一起炸毛。到1950年代開始有人發現過載(把音量開到底產生過載)非常適合電吉他使用而且很好聽,於是在1960年代大爆發,出現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型號Vox AC30、Fender 5E3、Marshall Super Lead等等。這個時候就已經有過載失真那麼一說。如果你熟悉管機電路以及歷史的話,你會發現,他們的輸出變壓器大多都是最多到6KHz(當然最最早期的Fender Amp不是)。因為功放輸出就沒有6KHz以上的頻響,因此吉他喇叭做6KHz頻響以上的響應其實沒意義了,浪費資源浪費成本。是什麼原因導致工程師們這麼做其實我們無從考究,大家喜歡這個聲音,認可,那就夠了。這麼多年發展下來,電吉他的聲音就是這樣,大家也認同,因此就這麼流傳下來了,成了經典。

當然,自從有了箱體模擬(Cabinet Simulation)之後,不管是類比電路還是數位電路的產品,都削去了電吉他音色裡面不需要存在的頻段,保證進去PA系統之前聲音是好的,那麼聲音自然就不會炸毛了。 (注:Cab Sim是Cab Sim,DI是DI,是兩樣東西。儘管現在很多DI帶箱體模擬功能,但是不代表DI就等於Cab Sim。)有條件的朋友,其實可以拿一個EQ單顆效果器或者打開VST手動修飾EQ,削去不必要的頻段也能達到一些Analog箱體模擬的效果哦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這裡拋磚引玉做了一次純EQ上面的修正。

還是剛才那段音頻,用Fab Filter的Pro Q2修了一下EQ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修正分別是Low Cut 100HzHigh Cut 6.8KHz180Hz往下拉了一段大Q,在3.8KHz5.5KHz拉掉了一些刺耳聲(和失真音色的特性有關係)。

我們再來聽一次對比:



當然要模仿得很像箱體出來的音色,麥克風的聲音特性、空間感還有泛音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。圖個方便的話,直接掛個IR或者使用能讀取IR的箱體模擬效果器就好了!現在中價位品牌廠家很多,買個IR效果器也就三千多塊台幣。

以上文章內容參考自BeautifulGear

延伸閱讀:


喜歡我們寫的文章也不要吝嗇訂閱我們的MAILCHIMP唷
Monk Custom的Mailchimp▶ https://monkcustom.pse.is/MK_Subscribe
Monk Cutom的YouTube頻道▶ http://bit.ly/2Wc4TXK
Monk Custom FB▶ http://bit.ly/2W61GsZ
Monk Custom IG▶ http://bit.ly/2Wd0YtH
Monk Custom 蝦皮▶ http://bit.ly/2W5Hs2s
Monk Custom 網站▶ http://monkcustom.com/